【起源与历史】古代人如何泡茶?

2022-03-18 10:37 admin

汉魏六朝时期如何饮茶?

 

饮茶历史起源于西汉时的巴蜀之地。从西汉到三国时期,在巴蜀之外,茶是仅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。

 

关于汉魏六朝饮茶的方式,古籍仅有零星记录,《桐君录》中说:“巴东别有真香茗,煎饮令人不眠”。晋代郭璞在为《尔雅》作注释时说:“树小如栀子,冬生,叶可煮作羹饮。”当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、饮茶器具,大多是在鼎或釜中煮茶,吃饭用的碗来饮茶。

 

据唐代诗人皮日休说,汉魏六朝的饮茶法是“浑而烹之”,将茶树生叶煮成浓稠的羹汤饮用。西晋杜育作《荈赋》,其中写道:“水则岷方之注,挹彼清流。器泽陶简,出自东隅。酌之以匏,取式公刘。惟兹初成,沫沉华浮。焕如积雪,晔若春敷。”大概意思是:水是岷江的清泉,碗是东隅的陶筒,用公刘制作的瓢舀出。茶煮好之时,茶末沉下,汤华浮上,亮如冬天的积雪,鲜似春日的百花。这里就涉及到了择水、选器、酌茶等环节。

这一时期的饮茶是煮茶法,以茶入锅中熬煮,然后盛到碗内饮用。

宋代人怎样点茶?

 

饮茶的习俗在唐代得以普及,在宋代达到鼎盛。此时,茶叶生产空前发展,饮茶之风极为盛行,不但王公贵族经常举行茶宴,皇帝也常以贡茶宴请群臣。在民间,茶也成为百姓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之一。

 

宋朝前期,茶以片茶(团、饼)为主;到了后期,散茶取代片茶占据主导地位。在饮茶方式上,除了继承隋唐时期的煎、煮茶法外,又兴起了点茶法。为了评比茶质的优劣和点茶技艺的高低,宋代盛行“斗茶”,而点茶法也就 是在斗茶时所用的技法。先将饼茶碾碎,置茶盏中待用, 以釜烧水,微沸初漾时,先在茶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,然后再量茶注入沸水,边注边用茶筅搅动,使茶末上浮,产生泡沫。

元明两朝人怎样泡茶?

 

泡茶法始于隋唐,但占主流的是煎茶法和煮茶法,泡茶法并不普遍。宋时的点茶法,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泡茶法。点茶与泡茶的最大区别在于:点茶须“调膏击拂”,泡茶则不必如此。直到元明之时,泡茶法才得以发展壮大。

 

元朝泡茶多用末茶,并且还杂以米面、麦面、酥油等佐料;明代的细茗,则不加佐料,直接投茶入瓯,用沸水冲点,杭州一带称之为“撮泡”,这种泡茶方式是后世泡茶的先驱。明代人陈师在《茶考》中记载:“杭俗烹茶,用细茗置茶瓯,以沸汤点之,名为撮泡。”

清代人怎样品茶?

 

清代时,品茶的方法日益完善,无论是茶叶、茶具,还是茶的冲泡方法,已和现代相似。茶壶茶杯要用开水先洗涤,干布擦干,茶渣先倒掉,再斟。各地由于不同的风俗,选用不同的茶类。

如两广多饮红茶,福建多饮乌龙茶,江浙多好绿茶,北方多喜花茶或绿茶,边疆地区多用黑茶或茶砖。

在众多的饮茶方式之中,以功夫茶的泡法最具特点:一壶常配四只左右的茶杯,一壶之茶,一般只能分酾两三次。杯、盏以雪白为上,蓝白次之。采取啜饮的方式:酾不宜早,饮不宜迟,旋注旋饮。